精心组织抓配合 严密措施强优化

发布时间:2014-11-17

 

     城市交通网络是由众多道路纵横交织而成,是极其庞大复杂的系统,如何提高复杂交通网络中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的效益,使道路通行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分布均匀,是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所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按照交管局要求,江岸区交通大队自8月起全面开展辖区交通信号配时研究工作,精心组织,严密部署,主要从“建”、“调”、“研”、“训”、“责”五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积极协调,密切合作,全力配合区域控制信号机新建、切换工作。8月底大队邀请城管、园林部门负责人在我队召开海信区域信号控制系统工程协调会,争取区属相关部门的支持,协助施工单位办理相关施工许可手续,为硬件建设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海信信号机新建、切换过程中,大队始终坚持逐点派警、逐点督导、逐点确认,避免因新建、切换过程中因断电等原因造成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的情况,确保新信号机启用后,不出现相位错误、配时不合理的问题。同时,按照交管局主要领导要求,配合科研处在沿江大道合作路口、黎黄陂路口设置了两处手动式人行信号灯,减少了主干道无行人过街时的交通延误,提高了放行效率。目前,江岸辖区76个一期改造路口的信号机新建工作已全部完毕。

    二、全员发动,定时定责,集全警之力开展道路交通数据调查工作。城市交通网络具有明显的复杂网络结构特征,在调查中,大队将路口视为调查节点,将路段视为节点的连接线,按照现有辖区分界,将信号灯路口、路段交通数据调查工作分配到各执勤中队,明确中队领导牵头,按警务区落实实名责任制。同时,采购并发放了一批测距仪、计时器,确保调查数据科学、准确。目前,已调查收集了76个区域控制改造路口的高峰流量、高峰小时系数、路口各方向最大排队长度等数据,为下一步的研究分析、优化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三、借鉴经验,加强研判,制定辖区区域信号控制策略。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对城市交叉口进行控制时,需将受控区域先划分成为若干个信号控制子区,并确定子区内的关键节点,以保证系统的控制效率和稳定性。大队借鉴杭州市区域控制信号研究经验,在对前期采集交通数据研判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目前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对城市交通道路控制时所遇到关键节点(战略性路口)的确定和子区划分的问题,进一步掌握了辖区各路口拥堵程度,区域交通流向特征,拥堵状况的时空分布,辖区道路的交通格局,对于不同时段内路段、路口交通需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队多次研究讨论,制定了江岸辖区信号灯控制策略,将江岸区划分为4个区域,定出了各区域中的主要路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时段信号灯相位配时的倾向性,为信号灯相位配时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总体方向。

    四、加强培训,以点带面,为信号灯配时优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持。信号灯配时优化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大队邀请交管局科研处技术人员对各执勤中队领导、业务骨干进行信号灯理论知识及新控制机使用培训,并安排秩序科民警就路口交通数据的调查方法、信号灯问题的排查开展了数次辅导,要求各执勤中队领导、业务骨干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在确保自身业务素质过硬之余,还要带动其他同志掌握相关知识、技能,使其具备开展相关调查、优化工作的能力。截至目前,大队已开展科队长范围的培训会议4次,各中队累计开展警长、警务区民警范围培训20余批次,使民警对于信号灯配时优化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得到显著提高。

    五、细化流程,责权到位,建立落实辖区信号灯优化及使用的长效机制。交通信号灯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协调控制环节之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在交通流量饱和度较高时(高峰时段),信号周期的适时调整尤为重要。在高峰勤务时间内,大队制定规章制度,对Ⅰ、Ⅱ类路口,执勤民警可根据交通流饱和的实际,手动控制信号灯;Ⅲ类路口原则上不允许擅自调整为手动控制模式,遇特殊情况(如车辆排队超过下一路口、出现交通事故等)可报指挥室,待指挥室值班领导批准后方可使用手动模式。秩序科每月对信号灯手控前不报告、手控后不还原、机箱门不上锁等情况进行收集汇总,并纳入绩效考核。此外,大队针对施工区域信号灯管理工作,制定了施工路段信号灯相位配时优化调整流程,就调整目标、交通影响程度、数据调查、职责分工、调整程序、考核方式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方法、规定,为施工区域的信号灯相位配时优化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