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交通风采 >> 中外交通

浙江“众智+众治”打造和谐畅通交通环境

发布时间:2018-01-15

今年以来,浙江省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充分运用科技手段,精确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交通管理工作,为广大群众打造和谐畅通的交通环境,走出了一条“众智+众治”的交通管理新路子。

运用科技设备治理通行秩序

浙江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涉及电动自行车、行人、老人的交通事故逐年上升。特别是非机动车和行人乱穿马路现象,一直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顽疾。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宁波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建立了智能交管体系。他们在主城区安装了3500余套信息采集系统,覆盖95%以上的信号灯控制路口。该系统集电子警察、信息采集、智能卡口、高清监控等功能于一体,可抓拍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违反信号灯指示、加塞等交通违法行为。同时,收集路段通行速度、流量和道路占有率等信息,为路面交通管理、交通信息服务、拥堵指数预报提供信息支撑。

宁波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自从中山路开明街路口和江厦桥东路口安装了人脸识别设备之后,平均每天抓拍到非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行为300余起。以前,这类违法行为由于取证困难,执法人员处罚时经常遇阻。现在,高清摄像机抓拍违法者照片后,系统自动识别违法者面部特征,然后进入信息数据库进行相似度比对,违法者的身份信息就出来了。

此外,宁波交警还与相关企业合作,研发了不按规定使用远光灯检测系统、车辆鸣笛抓拍系统等设备。据了解,9月,浙江高速交警在沪昆高速公路投入了15套区间测速设备,严管超速行为,有效防止驾驶人用“电子狗”逃避测速。

精确打击交通违法行为

今年,浙江省文明办、省公安厅共同在数十家媒体和网站开展网络调查,请网友评选“最讨厌的十大交通违法行为”。评选结果是:夜间乱用远光灯、随意变更车道、电动自行车逆行走机动车道、闯红灯、转弯靠边不打转向灯、行人乱穿马路、随意停靠上下客、占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开车时使用手机、酒驾和毒驾。在“创文明交通、治秩序乱象”系列行动中,浙江交警坚持向科技要战斗力。按照省公安厅“云上公安、智能防控”战略部署,浙江交管部门积极推动“交管云”建设,打造集信息收集、指令传达、实时监控指挥于一体的“大脑中枢”,强化智能管控,精确查处交通违法行为。

行动中,浙江各地交管部门大力改革勤务制度,推行路长、警长责任制,按照“管安全看隐患、管秩序看畅通、管违法看查处、管处警看满意、管信号看配时、管设施看完好”的要求,推动民警在“责任田”里精耕细作。为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突能力,温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铁骑队实行网格化铁骑巡控勤务,骑警在辖区高密度巡逻,主动发现警情、处置险情。在骑警执勤路段,平均接处警时间缩短5分钟,拥堵和事故警情发现率为58%。

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治理交通违法

在积极借助科技力量整治交通违法行为的同时,浙江交警始终高举新时期“枫桥经验”大旗,坚持走“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警民联手共治”的道路。浙江各地交管部门大力推行公务车辆违法抄告、交通违法有奖举报,开发了微信随手拍、手机客户端举报平台、一键抓拍行车记录仪等,群众通过手机就能截取交通违法图片并上传到举报平台。

各地还通过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载体,大力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调查数据显示,浙江省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守法率已分别达到97%、83%和88%。浙江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毛善恩日前表示,通过开展“创文明交通、治秩序乱象”行动,浙江公安交管工作发生了4个转变,即从“拼体力”向“拼智慧”转变、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从交警单打独斗向合成作战转变、从治表向治本转变。

摘自《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