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交通风采 >> 中外交通

以“城市大脑”深化警务机制改革的“杭州方案”

发布时间:2018-11-29

近两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公安交管部门通过建设“城市大脑”,衍生了“最亮双眼”——视频监控、“最巧双手”——信号配时、“最快双腿”——交警机动队,城市生命有机体的躯架逐渐成形,有效落实了“情指勤督”四位一体警务机制改革,促进了交通管理模式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由空间管理向时间管理、由机械勤务向机动勤务、由交通自治向交通共治的转变,推进了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1月20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关于深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警务机制改革现场会在杭州召开(本报11月23日一版曾作报道),向全国交警系统推广了这种“杭州方案”。

破解车多路少、事多警少难题

随着杭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车多路少、事多警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分别是10年前的2.7倍和3.2倍,交通警情大幅增加,但警力不升反降,比10年前减少了8.8%。与此同时,为筹办2022年亚运会,杭州城市快速路网、轨道交通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紧推进,可供通行的道路面积锐减20%。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2015年至2016年,杭州交通拥堵排名一直在全国第2、第3的高位徘徊。

面对严峻形势,改革、破除传统的“人工式、被动式、经验式”的警务机制势在必行。对此,杭州交警积极对接国家实施交通强国、科技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重大战略,紧紧抓住杭州市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城市大脑”契机,按照公安部相关会议部署要求,牢固树立“需求引领技术、创新驱动发展、实战检验警务”的理念,以城市数据大脑为平台,以警务机制改革为引领,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着力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前,杭州交通拥堵排名已降至全国大中城市第30位,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15年下降,城市交通秩序不断改善,特别是礼让斑马线已成为杭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城市大脑”开启警务机制数据化变革

建立“情指勤督”一体化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必须依托一个功能强大的平台。对此,杭州交警基于“城市生命体”理论和“互联网+交通治理”的思维,坚持以服务实战为导向,以需求引领技术,从2016年12月起,按照“全面感知、战略主导、智能模仿、反哺系统”的路径,整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于去年6月建成“城市大脑”V1.0,今年9月迭代升级到V2.0,开启了杭州城市交通管理现代化、警务机制数据化的深度变革。

目前,“城市大脑”V2.0每2分钟便对城市道路交通状况进行一次扫描,实时感知在途交通量、延误指数、拥堵指数等7项“生命指标”,并对可能发生异变、突变的交通趋势,提前作出警示。

“城市大脑”让警情处置由被动转为主动。通过对现有3400多路球机监控进行升级改造,使“城市大脑”V2.0能自动发现110种警情,并形成97种闭环处置模式,现日均自动发现警情3万余起,准确率达95%以上,且从发现至报警平均用时仅10秒钟。接报警后,杭州交警指挥部门就能根据“城市大脑”直观显示的警力分布状况,就近调度警力处置。以前民警日均处置事件5至7起,引入“城市大脑”以后,日均处置量达到15起,勤务效能提高2倍以上。

同时,公众服务的功能也由单向转为互动。杭州交警紧密结合公安部“放管服”改革,将互联网地图、“警察叔叔”APP、广播电台等媒体作为重要窗口,第一时间发布路况信息并进行交通分流诱导。交通参与者也可以通过“警察叔叔”APP进行报警求助或发表意见建议,与“城市大脑”即时互动,加强双向沟通。V2.0上线后,“警察叔叔”APP的用户量迅速突破百万大关,采集和发布交通信息上万条。此外,基于“城市大脑”开发了110、119、120等救援车辆的“一路护航”功能,通过对象发起、并行协作,在线实时构建、打通消防、医疗等“救援快速通道”。

除了助力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城市大脑”也应用于重点车辆报警、套牌车辆自动识别等功能,与路面警力查缉相结合,快速发现、快速指令、快速拦截。根据公安部交管局部署,11月以来已查获假牌、套牌、遮挡号牌等涉牌违法行为30余起,其中3人被处以行政拘留,成为交警部门强化情报研判、精准打击重点车辆的重要科技支撑。

信号配时中心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城市数据大脑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技支撑;“情指勤督”一体化是警务机制改革创新的战略支撑,两者相辅相成。为确保“情指勤督”一体化落地,杭州公安交管部门以指挥情报中心为枢纽,通过城市数据大脑实战应用,深度挖掘数据情报信息,建立健全预警研判机制和勤务指挥机制,积极推进两级指挥体系集成化、专业化、扁平化。

“惟有做精,方能做强”。秉持这一思路,今年4月,杭州公安交管部门将信号配时调控从指挥情报中心职能中剥离出来,专门建立起信号配时中心,使指挥情报中心更趋精锐和专业,真正予以做强。同时,通过实行统一、科学、精准的配时,接长信号配时这一“传统”短板,促使杭州信号配时工作从业余到专业、从滞后到提前、从分区到集中,有效提高了通行效率。

杭州交警信号配时中心接管了市区路口1882个交通信号灯,打破辖区界限,加强区域统筹,并以警企合作、服务外包形式,引入智能交通领域的优秀企业,由教授和配时博士、硕士组成专业团队,对“城市大脑”交通信号模块研发迭代和信号控制智力训练。同时,专业团队与两级指挥系统默契配合,对城市数据大脑产生的路口信号报警,及时“消红变绿”完善闭环处置,实现交通信号运行的全时段管控。2018年下半年起,群众对信号灯配时不及时、不合理的投诉明显减少。

专业团队和专业人士的配时经验,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反馈给“城市大脑”,供其深度学习。今年9月,杭州公安交管部门率先在高架道路上运行AI信号灯。通过2分钟、4分钟、6分钟的不断学习、反馈及自我评价,自动找出主线和匝道最均衡、最适合的时间及流量配比方案。目前,已在59个高架匝道应用。应用后,高架主线流速基本维持在50公里/小时左右,通行能力稳步提升。

让实战检验警务提升效能

实战是检验警务是否科学的标准。当“城市大脑”自动发现警情后,若勤务机制跟不上,其应用就没有真正落地。因此,杭州公安交警部门坚持依靠实战来检验并不断调整完善勤务机制,在传统的“见警率、管事率和查处率”基础上,重点围绕提高勤务部署的机动性,点线面结合、动静态互补,推出了3项勤务改革措施。

杭州交警推行的片长、路长、岗长“三长”制,落实责任包治。其中,片长和路长分别由杭州公安交管部门党委班子成员和处级干部担任,牵头研究制定区域交通治理方案,推进堵点乱点治理。同时,面向全局民警以“挂牌纳贤”的形式公开选聘岗长39名,带领岗位民警、辅警落实责任包干。

他们组建了机动队,提高处置效率。在中心城区和城市高架组建了一支由67名民警、150名辅警组成的交警机动队,归属指挥情报中心直接调度,第一时间快速处置“城市大脑”发现的各类警情。将精准扁平指挥调度与多点就近快处相结合,与路面常态勤务相叠加,丰富勤务层次,提高处置效率。

同时,杭州交警实行布警网格化,创新勤务模式。他们将各个城区划分为常态勤务责任区67个,依托“城市大脑”预警报警、网上勤务派勤、警力定位可视等科技支撑,积极构建常态勤务为基础、数据引领为导向、机动勤务为叠加的网格化数字勤务模式,不断充实路面管理力量,充分释放勤务效能。在此基础上,探索“去行政化”改革,试行打破大队、中队固有编制和行政区域框限,组成“一民警带两协警”的最小作战单元,划定网格化责任区,由指挥情报中心根据“城市大脑”报警,点对点直接指令责任区的作战单元赶赴现场处置。